
别浪费生命扮演一个「正确的人」!允许自己「被讨厌」,是摆脱内耗和「讨好型人格」的第一步~
阿德勒曾说:“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。”我们之所以陷入无休止的内耗,往往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执着于做一个“正确的人”。我们试图用完美的道德形象,去换取一个没有冲突的世界。
但这注定是一场徒劳。如果你想从这种窒息的“好人包袱”中解脱出来,不妨试着练习以下这五种心态:
一、 放弃“以好换好”的交易逻辑
很多时候,我们的“好”带有一种隐蔽的控制欲。我们通过牺牲、忍让和高道德标准,试图“贿赂”对方,换取对方的认可或优待。一旦对方没有回馈同样的善意,我们就会感到被背叛。
请停止这种交易。 别人的反应是别人的课题,你的好并不能保证换来好报。当你不再把善良当成一种交换安全的筹码时,你才能停止对“回报”的焦虑期待。
Photo from Pinterest
二、 接受“被讨厌”是世界的出厂设置
我们总是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“坏人”,这本质上是对失控的恐惧。但现实是残酷且合理的:人生来就会被讨厌。无论你多么小心翼翼,总有人会因为立场、偏见甚至仅仅是心情不好而否定你。
试图让所有人满意,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浪费。允许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做一个反派,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由。
Photo from Pinterest
三、 承认自己也有“阴暗面”
当你因为别人的非议而委屈时,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架在了“无辜者”的道德高地上。你觉得自己这么完美,凭什么受气?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。
诚实地面对自己吧:你是否也在心里鄙视过、嫉妒过、甚至诅咒过别人?你并非纯白无瑕的受害者,你也是一个拥有复杂人性的普通人。 接纳自己的阴暗面,你就不会对他人的“恶”感到如此不可理喻。
Photo from 微博
四、 走出“主角光环”的幻觉
内耗的另一个根源,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。别人的一句无心之失,我们能在心里反刍三天;别人一个冷淡的眼神,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了。
其实,大家都挺忙的,没人会像你盯着自己那样盯着你。别人对他人的评价往往是过眼云烟,只有你自己在心里把它刻成了碑。降低对自我重要性的评估,痛苦就会瞬间稀释。
Photo from Pinterest
五、 追求“完整”而非“正确”
“正确”是一个紧绷的假面,它要求你剔除所有的情绪、私心和棱角。而“完整”则意味着,你允许自己有时是宽容的,有时是计较的;有时是温柔的,有时是愤怒的。
与其做一个令人挑不出错的“正确模型”,不如做一个有血有肉的“真实人类”。 当你不再为了维护人设而活,那些外界的噪音,就再也伤不到你分毫。
Photo from Pinterest
世界不需要你做一个完美的“好人”,它只需要你真实地存在。从今天起,试着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去活,哪怕有一点点“坏”,也没关系。💖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