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曬SPF越高越好?化妝水是不是必需品?《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》告訴你什麼才是美肌根本
膠原蛋白真的能讓肌膚吹彈可破嗎?防曬用品的SPF值愈高愈有效嗎?藥用級或醫美級保養品的功效真的直達肌底,再貴都值得嗎?這些其實都是天大的謊言,但你是不是常常為這些謊言而困惑呢?《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》會告訴你怎麼做對肌膚最好。認識與尊重皮膚才是真正的美肌之本,不打亂肌膚原本機能,選擇最「適合」自己皮膚的產品,做「最簡單」的基礎保養,讓你不再為肌膚的保養問題困擾。
吃膠原蛋白是無法增加膠原蛋白的,補充維生素C才是正道!
皮膚真皮主要由耳熟能詳的膠原蛋白組成,同時大家也認為其具有美肌效果的保養成分,因此除了飲品、果凍、錠劑等健康食品之外,市面上也推出了許許多多內含膠原蛋白的護膚產品。
事實上,膠原蛋白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一種蛋白質,約佔體內整體蛋白質的三十%。其中的四十%位於皮膚,二十%存在於骨骼及軟骨,其他則分布於血管及內臟等處。
而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的真皮正是皮膚的基礎,主掌了皮膚的彈性及彈力。屬於蛋白質纖維的膠原蛋白,會在真皮內形成網狀的網絡,因此有助於帶給皮膚強韌度及彈性。所以膠原蛋白充足的話,就能確保皮膚充滿彈力,維持彈性十足年輕有活力的皮膚。
不過話說回來,吃膠原蛋白就能使皮膚充滿彈性與光澤嗎?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。
「膠原蛋白用吃的也不會增加」。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,吃下膠原蛋白,在體內並「不一定」會形成膠原蛋白,這原理和前述提過的玻尿酸是一樣的。膠原蛋白和肉類或魚類一樣,都是「蛋白質」,因此在體內會經由消化酵素分解成胺基酸的狀態,再被人體吸收。經人體吸收後的胺基酸,會在體內變成合成蛋白質的原料,但不一定會變成膠原蛋白,所以一般來說只要能夠均衡飲食,就不會缺少生成膠原蛋白的原料。
只不過,膠原蛋白確實會在我們體內產生,因此還是有方法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生成。對於膠原蛋白生成最有助益的,其實是維生素C。想要製造出膠原蛋白,萬萬不可缺少維生素C。也就是說,如果想要增加膠原蛋白,與其吃膠原蛋白,倒不如攝取維生素C,這樣才更有效果。
「敏感肌化妝品」的定義其實曖昧不明,「停、留、 看、測」破除敏感肌迷思
我們常聽到「敏感肌」一詞,但嚴格來說就目前的皮膚科學而言,並沒有「敏感肌」明確的相關定義。 一般說來「敏感肌或是敏感性膚質」是指,皮膚本身對外界刺激的耐受值較低,容易受到環境中物理性及化學性因素的刺激,而讓皮膚產生灼熱感、泛紅、發癢、刺痛、粗糙、緊繃、脫屑及皮疹的情形。
而敏感性膚質與過敏性膚質是不同的,後者是因為對於特定金屬、香料、防腐劑或過敏原,產生體質特異性的過度免疫反應。
令人玩味的是,目前認為「自己可能是敏感肌」的人,卻非常的多,這也使得各家廠商主打「敏感肌」也可以放心使用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。 號稱「敏感肌用」的護膚產品,絕大多數無不以「低刺激性」 為賣點。感覺起來只要產品標榜「敏感肌適用」,就對各種類型的皮膚都比較溫和似的,但這只是依據各家廠商的標準進行皮膚測試後,推導出來的結論而已。
譬如每一千人當中只有一人不適合,或是每一百人當中僅有一 人不適用,就算通過了皮膚測試,而其標準通常也依各家廠商而異;因此「敏感肌適用」不過是依此標準下所提出的「該項保養品不適用的人數較其他產品少=刺激性低」的單純結論,並非意指對誰都不具刺激性。 產品所宣稱的適合「敏感肌用」,目前主要都還是廠商各自表述,並沒有相關的官方標準或認證,所以不要以為敏感肌化妝品真的就一定比較安全。
覺得自己可能是敏感肌的人,建議保養皮膚時「盡量少用」相關的保養產品。 我非常可以理解,每次皮膚狀況不佳時,焦急的心情總會令人想要嘗試多種護膚產品,企圖改善皮膚情形,但其實這樣做,反而會讓皮膚狀況更加惡化。 除了少用外,若是使用產品後皮膚出現刺痛的感覺,就表示皮膚對產品中內含的某些成分產生反應了。請盡量減少皮膚接觸這類的成分,才能降低皮膚的負擔。 感覺皮膚不太舒服時,就別再同時使用數種產品,小心謹慎地簡單保養就好。也不要道聽塗說人云亦云,把自己的皮膚當做實驗品,就可以免除很多皮膚敏感的機會。
如果想要破除敏感肌,給大家一個參考口訣就是「停、留、 看、測」。若你覺得肌膚產生敏感症狀時,請暫時把使用的化妝保養品停下來並留存,把皮膚發生問題時的相關症狀以及當時可能的誘發因素記錄下來。 並把當時所使用的產品全成份表蒐集起來,儘快找皮膚科醫師來判定、檢查、測試及治療,這樣應該就可以讓你的肌膚儘早脫離敏感肌的困擾。
其實許多被稱作敏感肌的症狀,都是因為防禦機能比健康皮膚來得差,所以才會出狀況。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過度「清潔」或「去角質」造成的乾燥現象。 因為過度清潔或去角質,容易造成皮膚表面的油脂含量不足, 皮脂膜與角質層就會受損,之後皮膚防禦機能就會下降,於是就容易受到各種外在物質侵擾而產生慢性發炎,久而久之,皮膚敏感不適的症狀就會發生。
聽到這裡,可能有些人已經心灰意冷,但是不要擔心。其實, 想要回復皮膚的防禦機能,並非完全不可能。 先減少各種內外在刺激傷害,以及增強皮膚障蔽功能是最大的重點。
當皮膚敏感時,建議使用單純的凡士林油膏或護膚油等保養品,來進行基礎保養就是可行的方法。持續塗抹之後,皮膚的保溼功能會上升,之後就會增強自癒能 力而漸漸回復防禦機能。 但假如皮膚乾燥粗糙的狀態延續太久,這時候就建議趕快找醫師先了解病因再治療,皮膚保養就只能當作輔助用。
化妝水並非必須品,保持角質層原本機能很重要!
「洗臉後最好使用大量化妝水,以免皮膚乾燥」,也許這樣的觀念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。但是坦白說,洗完臉後什麼都不要擦,其實比使用化妝水來得更加理想。
除非真的很「大量」地使用化妝水,否則化妝水幾乎由水分組成,當中只加入了極少量的保濕成分,油分幾乎為零。因此只有大量使用,才可能或多或少覺得皮膚獲得滋潤,但是這種滋潤感其實是殘留在皮膚上的些微保濕成分,並非皮膚本身變得潤澤了,因此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又會開始覺得乾燥。而且,由外部提供的過多水分,並無法停留在角質層,而是會逐漸蒸發。在不具備防止水分蒸發這樣的效果之下,角質層反而會變薄變乾燥。總而言之,在一般保養中化妝水其實並不是很有必要。
我們常用「皮膚充滿潤澤」來形容保養得宜的肌膚,說實話, 保持皮膚滋潤度的部位,就是皮膚表面的角質層。所以只要角質層的水分能夠適度維持,皮膚就會呈現水嫩的感覺。話說回來,角質層原本就具有適度維持水分及油分的功能,因此只要不妨礙到角質層原本的機能,皮膚就能常保滋潤。
我不推薦化妝水的原因,就是因為化妝水可能會干擾角質層原本機能,恐怕會使皮膚障壁變脆弱。若是單靠化妝水補充皮膚水分,原先位於角質層可自行適度保持水分及油分的細胞間脂質,也會受到干擾。使用化妝水後的滋潤感,會使我們誤以為皮膚水分變充足了, 但其實這只是化妝水造成的暫時感覺。若使用不當,不僅皮膚表面的防禦機能會因為化妝水的干擾變弱,還可能會引起容易乾燥,膚質也會受到影響變粗且失去光澤。
我們的膚況以及美麗的外觀,完全左右於角質層的狀態,其實角質層的表面,原本就存在皮脂膜,堪稱皮膚製造出來的天然乳霜在呵護著皮膚。
屬於皮表共生菌的表皮葡萄球菌2 (2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,是人類正常皮膚菌群的一部分。),會製造出類似甘油的成分,具有保濕能力,表皮也會自行產生天然保濕因子NMF 3 (3 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,在角質層中擔負吸水功能。 )調節保濕效果,所以皮膚其實先天就具有自我保濕能力。就是在這種協同共生的作用之下,皮膚才不會每天出狀況,得以維持健康狀態。
只不過,洗臉後皮脂還是會隨著汙垢同時去除,因此容易造成暫時的乾燥狀態。這時候應該要補充的其實並非化妝水,補充接近皮脂的成分, 才是最合理的保養方式。
此外,角質的細胞間隙原本就是由神經醯胺、膽固醇與脂肪酸這類的脂溶性物質所組成,因此脂溶性的保養品,會比水溶性的保養品更容易滲透。所以與其擦化妝水,倒不如塗抹內含適當油分的乳液或乳霜,更能融入皮膚裡。
我們人體原本就具備修正調整能力,可使身體維持在正常狀態。清潔次數過多加上外在過度保濕,皮膚反而容易出問題。適當的清潔加上適度的保濕,才是保養皮膚的重要概念。既然保護及修護角質層為首要之務,化妝水就並非必需品了。
只要能讓皮膚處於原始理想健康狀態,皮膚就能在毫無負擔下,維持住良好的動態平衡。
你被廣告唬弄了嗎? 「滲透到皮膚底層」實在很難
大家在廣告上耳熟能詳的「滲透到皮膚底層」,這裡所謂的「底層」,其實比較合理的答案正是「角質層」。但是,我在這裡想問問大家,角質層到底是位於皮膚多深的「底層」?一吋深?一公分還是一釐米深?
廣告中說到保養品會滲透到角質層,聽起來好像能夠穿透到很深的地方,但其實角質層是皮膚表皮最外面一層,整體厚度在臉上也不過只有零點零一至零點零二公釐厚。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否有跌破大家的眼鏡?
我們的皮膚是由表皮與真皮所組成,其中的表皮是位於皮膚上層的部分,厚度約為零點零五至一點五公釐。表皮還能由外而內依序細分成「角質層」、「顆粒層」、「棘狀層」與「基底層」共四層的構造。也就是說,位於最外側的就是角質層。而角質層其實是由表皮最底層的基底層,不斷反覆分裂往上推擠的死亡細胞所組成。
這樣的說明方式或許有些觸目驚心,不過皮膚的表面的確是由死亡細胞全面包覆著。請大家參考示意圖即可明瞭,位於角質層下方的顆粒層以下部分,能看得見細胞核的點,然而角質層本身卻不具備細胞核的點。因為角質層的細胞已經死亡了,所以也無法從血液中獲得營養補給。
一般來說,保養品主要是滲透到這些死亡角質細胞所組成的「角質層」,並無法穿透到角質層下方存在細胞分裂的皮膚「底層」。但由於角質層位於最外側,因此會影響到皮膚的觸感與質感。所以,我們才會拚了命地保養角質層,不過我們花了這麼多心力保養的角質層在歷經一段時間後,就會變成汙垢而自行脫落。
而且在日本管理化妝品的「藥事法」相關法律當中,也嚴禁在廣告中提及滲透到角質層更深處的說法。結論就是,無論如何處心積慮吹噓效果多顯著的廣告標語,仔細觀察後肯定會發現,某處往往標明「滲透到角質層為止」,而臉上的角質層也不過只有零點零一至零點零二公釐厚。
話說回來,如果真有能夠穿透到角質層更深處的保養品,基本上都得搭配使用特殊的醫療技術。但如果考量到皮膚原本的機能,說實在的,皮膚根本不需要這些多餘的保養方法。那麼究竟我們的皮膚,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呢?事實上,皮膚最大的功能,就是「保護身體」。
皮膚能夠發揮「防禦」作用,阻擋異物入侵體內。在這種防禦機能的幫助之下,我們的細胞、血管以及神經才能受到保護。當全身約三十%的皮膚受到燒燙傷時,就會嚴重影響生命安全。
我們往往很容易遺忘一點,皮膚其實也算是我們的臟器之一。皮膚約占全身體重的十六%,屬於人體最大的器官。
由於皮膚是直接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器官,因此才肩負著各式各樣的職責,且主要能發揮以下四大功能:
1. 防止水分流失及穿透。
2 .調節體溫。
3 .保護身體以免受到外在微生物及各種物理化學性的刺激。
4 .發揮感覺器官的功能。
每一項功能,在維持生命功能正常運作時都不可或缺。
而且在保護身體的功能上,位於最表面的角質層,則是發揮至關緊要的作用。這層角質層平均只有零點零一五公釐厚,厚度等同於塑膠膜,且具有水分不易穿透的特性。假如角質層喪失防禦機能,變成什麼東西都能滲透的話,不單單是局部,可能全身都會曝露在危險之下。
請大家想像一下肉片的模樣,倘若皮膚缺少防禦機能,就會像肉片一樣,能用鹽、胡椒或醬油等調味料醃漬入味。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皮膚上,可就事態嚴重了。
皮膚為了能盡到保護身體,隔離外界異物入侵的目的,可說是想盡辦法、拼盡全力。在如此嚴密的防禦機制下,從外部努力地塗抹、按摩、加熱或覆膜,保養成分能穿透到表皮底層的量還是相當有限。
說到這裡,我想大家應該都明暸了,充斥在街頭巷尾的廣告, 顧名思義都只是為了「宣傳」。 各式各樣的研究確實不斷進步,新成分接連不斷推陳出新,或許有些產品的新功效也確實獲得證實。
但當要保養皮膚時,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重新回想一下,到底皮膚原本的功能是什麼? 沒錯,正是防禦機能。 只要能好好維持住皮膚的防禦機能,不加以破壞使其損傷,皮膚本身便具備變美的能力。
即便皮膚出問題了,我們皮膚的細胞仍每分每秒都在汰舊換新,所以只要耐心等待片刻,新的皮膚就會重新生成。 就算是動手術將皮膚巧妙切合,展現技術仔細縫補,傷口在修復的過程中,最終還是得依靠人體的自我再生能力。 而且,不管是怎樣的皮膚,都具備這種能力。
順帶一提,表皮的更新週期大約是以二十八至四十天進行循環。所以說得誇張一點,只要等待四十天,什麼都不要做就行了。 當然食物、生活習慣及壓力,這些也都會影響到皮膚的狀態, 但是只要對皮膚具備正確知識,相信就能十分清楚什麼該做,以及什麼不該做了。
書名:《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》
作者:落合 博子
出版社:方舟出版
-
Source:Pinterest,方舟出版提供
By 台灣女生日常編輯部
追蹤IG帳號:girlstyle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