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wnload GirlStyle 台灣女生日常 app
誰在說謊?Netflix《馴鹿寶貝》跟蹤狂「瑪莎」本尊現身,引英國網友兩極觀點:肉搜霸凌的網友正在跟她做一樣的事

誰在說謊?Netflix《馴鹿寶貝》跟蹤狂「瑪莎」本尊現身,引英國網友兩極觀點:肉搜霸凌的網友正在跟她做一樣的事

Trendy 人氣熱話
By Neil on 13 May 2024
Senior Digital Media Editor, Head of Content

Netflix英劇《馴鹿寶貝》(Baby Reindeer)上線後,由於那一句「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」而掀起網友肉搜,紛紛根據主創兼男主角理查蓋德(Richard Gadd)過往的人際關係,尋找劇中最被厭惡的兩個角色:性侵犯編劇「達倫」和跟蹤狂「瑪莎」的原型人物。這部劇也隨著「瑪莎」本尊Fiona Harvey的現身而推演至新的高潮,她登上了英國知名也充滿爭議的主持人皮爾斯·摩根(Piers Morgan)的節目受訪,一場黑暗的影集走入現實變成一場荒誕的媒體秀,讓英國網友在3大要點中呈現正反兩極觀點,就讓我們同步一起來思考吧!

理查蓋德與《馴鹿寶貝》 廣告海報合照Photo from IG@mrrichardgadd

《馴鹿寶貝》改編自2019年同名舞台劇

在Netflix投資拍攝出《馴鹿寶貝》影集之前,理查蓋德是在2019年首先於藝術節舞台上公開這個故事,他向公眾揭開自己被資深男編劇性侵、被年長女性瘋狂跟蹤、以及性傾向探索的陰影,這段獨白式的表演在英國獲得廣大迴響並榮獲各獎,而當時就已經有許多英國網友在肉搜「瑪莎」這個角色的原型,只是尚未升級成這次的「全球性等級」。

《馴鹿寶貝》 在Netflix上線之後掀起轟動Photo from IG@mrrichardgadd

《馴鹿寶貝》瑪莎本尊現身

Fiona Harvey現身受訪Photo from X

不過比影集還要讓觀眾震撼的是,被鍵盤柯南們影射為跟蹤狂「瑪莎」真實原型人物的58歲Fiona Harvey登上英國主持人皮爾斯摩根(Piers Morgan)正面受訪。在受訪中Fiona Harvey雖然態度堅決自己絕對沒有寄4萬多封w-mail騷擾理查蓋德,但她的自我辯護明顯漏洞百出、前後矛盾,讓多數人都在嘲笑Fiona Harvey的現身完全是在自打嘴巴。但另一方也有不少英國網友討論:她需要的是精神醫療,而不是更多的鎂光燈。

《馴鹿寶貝》劇中的跟蹤狂瑪莎Photo from Netflix

英國網友爭議點1.鍵盤柯南的肉搜霸凌,正與劇中的「瑪莎」相似

當全球觀眾們深深被Netflix《馴鹿寶貝》故事所震驚時,英國網友只花了2天就透過網路和社群帳號抽絲剝繭找出了Fiona Harvey,並找到了她的電話,開始用訊息和電話對她進行嘲諷。不過這也讓部分人深思:這種帶來短暫復仇感的愉悅,是否也讓人們變成一個個隱性的「瑪莎」?

Netflix《馴鹿寶貝》劇照Photo from Netflix

而最慘烈的是鍵盤柯南們還去尋找變態編劇「達倫」原型,今年59歲的劇場導演Sean Foley就被影射為性侵犯,他的社群帳號立刻被大量的謾罵和輿論給淹沒,私人生活和家人也不堪其擾,讓他已經準備向網友提告毀謗。主創兼男主角理查蓋德也趕緊出來澄清Sean Foley絕對不是《馴鹿寶貝》當中的人物,請大家停止肉搜任何人的行為。

Sean Foley被網友影射為《馴鹿寶貝》編劇原型Photo from whatsonstage.com

理查蓋德請大家停止肉搜任何人的行為。Photo from IG@mrrichardgadd

不過即使理查蓋德都出面為Sean Foley澄清,還是有許多人在留言區懷疑Sean Foley對他施壓、持續堅信他就是「達倫」本尊而留言:「那為什麼你跟《馴鹿寶貝》演員幾乎長得一模一樣?」、「所以你剛好在4天前辭去伯明罕劇院總監,只是個巧合嗎?」、「如果真的不是你,那麼你真的應該問理查為什麼要使用與你外型相似、年齡相近、愛爾蘭年齡的男演員?」、「就是你,只要承認就好了」。

 

英國網友爭議點2.主持人皮爾斯摩根

這次邀約Fiona Harvey上節目訪問的英國主持人皮爾斯摩根(Piers Morgan),在英國是非常知名支持美國共和黨和川普的保守派,與《哈利波特》作者JK羅琳是死對頭而時常互相謾罵。皮爾斯摩根的新聞道德也一直備受爭議,他擅長找爭議人物上節目爭辯獲得高收視率,年輕時他也曾因被指刊登假照片而被解雇。根據皮爾斯摩根在英國的形象,也讓不少人質疑:「這場採訪,是不是一場對於受訪者的剝削?」、「她需要的是就醫,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採訪曝光,讓她變成媒體嗜血的笑柄。你會發現這段採訪對於任何人都沒有益處,除了讓大家訕笑。」

Fiona Harvey現身受訪Photo from X

英國網友爭議點3.影集的「根據事實改編」當中,事實到底佔了多少成分?

理查蓋德《馴鹿寶貝》首映會Photo from IG@mrrichardgadd

Netflix近年來推出許多「根據事實和真實人物改編」的影集和電影並大受歡迎,但當中也引發爭議:「為了戲劇化,當中改編的程度有多少?真實的成分又有多少?」因為一部部的作品都一再證明觀眾太容易把戲劇當作完全的事實,像是《創造安娜》(Inventing Anna)就曾被真實與Anna Sorokin相處過的人抗議過於美化犯罪:「Anna Sorokin根本沒有《創造安娜》描繪得這麼聰明又有品味,她只是個詐欺犯,影集卻把她塑造成偶像,彷彿是要大家崇拜犯罪。」

Netflix《創造安娜》女主角茱莉亞·加納Photo from Netflix

Anna Sorokin被曝光當時的穿搭Photo from X

因此當理查蓋德《馴鹿寶貝》全球爆紅並引發一連串網路鍵盤柯南的效應時,也再度引起許多人擔憂起這種「真實改編」類型作品帶來的道德責任,不少英國網友指出:「製作這樣的節目總是存在著危險,大多數人都會把看見的劇情全都當成事實。」、「病態的好奇心戰勝了大多數人,真實改編的故事已經成為鍵盤柯南最愛的洩憤標靶,我想主創人和Netflix應該都預見了這一點,如果我是無辜被影射的人,我會非常生氣!」、「他一定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。大多數人在看完真實故事後都會用Google搜尋人物的名字,想要了解更多,永遠是人的本性。」、「大眾始終不能理解,小說和電影、電視劇有許多虛構的橋段,這並不是一個證據陳述,這並不叫作『紀錄片』!」、「我覺得鍵盤柯南很可笑,他們不把這些力氣拿去經營自己的生活,而是在刺探並騷擾陌生人。」大家怎麼看待《馴鹿寶貝》在英國掀起的正反討論呢?

By 台灣女生日常編輯部

💌 追蹤我們的 IG girlstyle.tw

📺 追蹤 GirlStyle 台灣女生日常 YouTube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