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霈:「你一定要接受自己不好的樣子、甚至醜陋的樣子。」致敬血淚磨練讓她把自尊磨很「小」
「WiFi站就是要連你的就會連到,如果他接近你的話,還會自動連線,我想要成為這樣子的人。」像一直開著WiFi的李霈瑜(大霈),19歲出道,32歲被正式連上線。
從主持《水下三十米》的震撼教育開始,到導演陳玉勳抱著醞釀了20年的劇本,找上她、先和大霈聊天,感覺對了,她完成第一個電影演員夢,成為炙熱的金馬新科入圍影后。在演藝圈載浮路程,就像是她寫的歌「Lost and Found」。
她是模特兒出道,會主持、演戲、唱歌、有個樂團創作音樂、會畫畫...,好像沒有什麼她不會的事情。看似無堅不摧,她其實就是很認命、很踏實,她怕鬥爭、不算計,有著一種善良,讓她一直秉持著公義信念,不過她也有飛航一陣子,不清楚自己在幾哩米高空、不知道要飛向哪。
她是這樣的經歷著—黑暗期—
大霈的黑暗期處在一段沒有自信、迷惘的期間,在她心中一直嚮往著當演員,而主持潛水行腳節目《水下三十米》變成她演藝工作的大魔王,不僅需要體力、實力、勇氣...
個性務實、認份的大霈,巨蟹座的,她就像是蟹,殼是硬的、內裡跟心都是軟的,她不是衝刺型的人,就是知道自己有件事要做,然後完成它。有人說她幸運,一主持節目就拿金鐘獎,一演女主角就入圍金馬影后,其實大霈也挺「歹命」。第一次開始學習生活在海裡、開始背著氣瓶往水下衝天天暈船,上一秒被製作人罵到狗血淋頭、下一個Take就要呈現自己潛水超享受、超開心、為了要當觀眾的眼睛去水下尋奇,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否定,被質疑沒有個性、沒特色。
這個外景主持人不好當,不過她並沒有被海洋考倒、也沒被李景白這位嚴苛的製作人罵跑。海洋焠煉著她,像洋流海浪推著船隻往前,問題來了?這麼苦,為什麼不放棄?
縮小了自尊,找到自己。
大霈形容自己,其實就是很認命,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好、把基本功磨好,然後感謝自己還有飯吃,那個飛航模式持續了一陣子:「我比較像是活在當下、我不太會後悔事情,也不太會去幻想未來。我其實是一個還滿務實的人,所以我不會去設立一個目標說,我要成為台灣的Emma Stone,這其實可能都是放在心裡的小種子,適合的時候就把它種下去。」
是海的廣闊,教會人類學會謙卑,是海的魔法,讓大霈學會把自我「縮很小」,是真的超小的那種。
被罵慣了嘛,她學會公事公辦,不被情緒性的字眼影響,把自尊放低,也讓她至今不容易因別人的批評走心。「快與慢沒有辦法去決定,但是你一定要接受自己不好的樣子、甚至醜陋的樣子,不要一直批判自己,那沒有用。」
光照在黑暗裡,黑暗未曾勝過光。
弱點、挫折、心碎,那種夜晚會折磨你心房的黑暗,最理想的是與之和平相處。大霈認為黑暗不會不見,只是被放在哪裡、或大或小,「黑暗會永遠存在」,大霈不急著想擺脫,而是把黑暗當作警戒:「其實黑暗就像是一種危機意識。」「但你總會迎向一個新的、下一個階段。」她認為不要太負面,那不能解決任何事情,而是讓自己處在一個愈少波動的狀態愈好。
大霈把每次的磨練,磨成餵養自己的養份!她的自信自然而然地在一直被要求之後,被磨出來。她說「那個過程很像登山,一回頭才發現,『哇原來我已經走這麼遠了?。』但是過程絕對很辛苦!」所以「自信不是找得來的,就是它是被磨練的過程中,另外一面的獲得。」
她也很鼓勵:「如果什麼職場上面主管很要求你或一直刁你啊,其實都是很好的磨練,就是『有人要磨你』是很好的事情。在當下你一定會覺得這是什麼話啊?但我自己這樣走過來,謝謝這些磨練,因為總有一天會長出自己的樣子。」
「如果有人願意磨練你,你要很感謝。」
然而我們成年的過程上都會碰上那個人,曾經你很恨、覺得很煩、感到好虐,但畢業的時候,你就突然懂了,而且會感謝他。
「陳玉勳」就出現了,大霈第一次挑大樑主演電影《消失的情人節》,是另一場地獄式磨練的開始。這部奇幻愛情喜劇,奪下2020金馬獎5項大獎,魔幻寫實的設定,也像是大霈從接演女主角、到走過金馬獎紅毯的歷程,而那時還有很多觀眾,不是那麼認識大霈這個名字。
她拍一場戲瘋狂NG39次、壓力山大來源是大霈不想讓勳導失望,她每一場戲其實都戰戰兢兢,知道自己沒有100分,但希望自己能做到至少要85分、接近90分。
32歲的大霈,原來從剛出道當Model拍廣告開始,就一直嚮往著能演戲,在演《海人魚》前,很多戲甚至只有幾句話、一個鏡頭,但她都樂於嘗試,知道「人生沒有什麼路是白走的」。知道自己入圍影后的時候?「我覺得,我就是做對了吧!」大霈說,她興奮了15分鐘,然後就恢復平靜,像是用黑嘉嘉的口吻說著:「『哦噢』~入圍囉!」然後她繼續工作。
這一路上她心存感謝,也沒有因為這次入圍而感到可鬆口氣。她知道所有機會都是得來不易,更是因為路途中,有著嚴厲的恩師們。「我覺得我的目標不是在於follower人數有多少、按讚人數有多少,有就有、沒有就繼續努力。」
不爭鬥的美人魚,也是地球小超人。
作為演員、藝人,常常處在被選擇的狀態。可以選擇的時候,她成為環保、吃素的大霈。
這個人真的很純。大霈生活單純、個性單純,自然鮮少碰過什麼鬥爭。爸爸是軍人、爺爺是警察,家中嚴厲家教讓她不輕易對「公義」妥協。問她對人生的堅持和捍衛之事?她答:「不做不公不義的事情。」大霈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是「要好好保護這個地球」,她關注環保、減塑等議題許久,今年2月開始更嘗試全蔬食飲食,積極倡導和推廣。而早在拍攝《水下三十米》之前,她就熱愛做環保、拍攝完會默默幫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把垃圾拿去分類回收,「我從小就很喜歡資源回收,我覺得分類很過癮。」
直到她潛水到了世界各國,她發現每一個潛點的景色、生物、水下視野,都很不一樣,但唯一的共通性就是「海廢」,海廢無國界,在台灣水下有時會看到印尼文的、韓文的、簡體字的,有墨西哥、韓國來的各種跨國垃圾。這時候她更意識到,身為公眾人物,要同時把守護地球、減塑理念傳達出去,發揮自己的影響力。
當然這個路,有點小眾、有點辛苦、常會對不小心對人、甚至對家人生氣,當她四處宣傳不遺餘力,卻發現媽媽去買水果狂拿塑膠袋,兩人大吵一架...當她出門忘記帶環保杯和餐具,更對自己生氣。從這角度去理解大眾做環保感到麻煩和困擾之處,去感受這種「糾結」,然後她執意,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、做好。
吃素後,大霈改變最大的地方是困擾已久的過敏突然好了,從前吃中藥、針灸、吃益生菌都沒用,讓她直呼超「Surprise」!她更也影響了愛健身、無肉不歡的室友,在看完紀錄片《茹素的力量》(The Game Changers)後對吃素改觀,甚至選擇在生日當天和大霈一起捨棄大魚大肉吃蔬食,讓她非常感動,「我的生活小確幸就在這裡!」
卸下女明星身份,大霈療癒自己的方式是做優格、打手工皂、做資源回收、和樂團做音樂。和朋友一起好好生活,這就是她的女生日常:「沒工作的時候,這些議題在我生命中沒有變,所以我更可以確定它不是一時的激情,更不是取寵,我會希望在這圈子繼續努力。」
「不做藝人的話,我會去NGO吧。我人生的小願望,是想開一個無包裝用品店。」
她的另一個Wi-Fi站身份,正等著有人對這個議題產生共鳴、發酵、擴散...
-
Photographer:Wen jun fu
MakeUp:Chen Yi Li
Hair:Spud Tan from ZOOM Hairstyling